下面是转载一个作者的《宝宝起名记》,我看了觉得作者有很多对与错的想法,具有很大的普遍性,所以就贴出来让大家看看,也会慢慢点评其中的对错。
《宝宝起名记》
我自诩读过几年书,现代汉字八万多个里边,加上错别字,我也认得那么三五千,可就在给宝宝起名字的事情上,我犯难了。 生活给了我一个错觉:一个人的名字,好像是与生俱来的,总觉得那两三个汉字就应该属于那个人,它的笔画结构就跟本人的鼻子眼睛相辅相成。一句话,这个人原本就该叫这个名字。后来我醒悟了,这是因为名字叫得时间长了,久而久之,名字就镶到了这个人的脸上,洗也洗不掉,刷也刷不走了。 所以,我得给宝宝起个原本就属于他(她)的名字。
对于给宝宝起名字的始点,可以追溯到我刚怀孕那会儿。我给宝宝的名字定了高标准:叫起来响亮、听起来舒服、讲起来有内涵。因为我是潮州人,丈夫是湛江人,都在江门生活,工作环境又是以普通话为主,所以另外附加一条语言习惯的软要求,用潮州话、湛江话、白话、普通话叫起来都顺口,且不会有歧义。在这个问题上,丈夫给我讲了个笑话,他一个乡下种地的同龄人生了个女儿,因为自己没什么文化,想给女儿起个好听又有分量的名字,企盼将来有出息,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仍不满意,于是花了200大元请路边的起名大师起了个名字,按湛江话说起来是好听,可一转到普通话就贻笑大方了,叫“梦怡”。 这个笑话让我对宝宝起名日益谨慎起来,万一宝宝名字没起好,长大后会责怪父母没文化可就麻烦了。可不知道宝宝是“正太”还是“萝莉”,所以得男女名字各起一个备用。就在这前是狼后是虎的顾虑中,名字还没起好,宝宝就呱呱落地了。 于是,丈夫又转入到忙于照顾刚降临的宝宝和孱弱的我,给宝宝起名的事就搁置了。一天,宝宝姑姑4岁的女儿打来电话,丈夫开玩笑地说:“天天,你给弟弟起个名字吧?”好家伙,许是跟姥姥看多了《非常勿扰》,小女孩张口就说“弟弟叫feifei吧。”“哪个fei呀?”“飞机的飞”。于是,宝宝的小名就这么叫开了。 小名有了,可还要有个学名。一个月很快就要到了,要到医院开具宝宝出生证明,医生一再强调,写到证明里的名字就不能改了。这下可急坏了丈夫,偏偏这时候,我一个研究风水的亲戚提出了他的想法,说这个月份这个时辰出生的小孩“五行”缺水缺火缺木,笔画加起来要多少笔。丈夫并不迷信,可一想,也好,有个范围总比漫无目的好起。丈夫买了本《新华字典》,一有空就翻,绞尽脑汁地想。 一天,丈夫的一位同事前来探望宝宝,他讲了个笑话,说有一个人找不到遥控器,上网一百度提问,回复中有人建议他到室内机顶上找找,嘿,还真让他找到了。这个笑话让心急的丈夫灵机一动:上网给宝宝找名字。于是百度一下,哗啦啦打印了三页纸,五百多个名字。对照我定的高标准和亲戚开出的条件,嘻嘻,还真有合适的,就叫“雨烨”。困扰我们近一年的难题,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万能的网络搜索引擎给解决了。 所以,这段时间,我经常对依依呀呀学说话的宝宝说:“宝宝,你要记住啊,爸爸妈妈为了给你起名字,可真是绞尽了脑汁啊。” |